摘要:做官方網站SEO優化的注意事項(從網站結構到內容優化全方位提升排名) ...
每經記者 李蕾⠦𗨨彭水萍
隨著基金四季報披露的完成,公募行業的最新規模也隨之出爐。
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4年末,全市場管理總規模超過萬億元的基金公司由2023年底的5家增加至8家,“萬億俱樂部”成員增加3名。在這其中,非貨基規模超過萬億元大關的達到2家,指數投資產品和固收產品成為不少基金公司新增規模的主力軍。
除此之外,主動權益百億基金經理和百億基金的最新數據也新鮮出爐。目前全市場管理規模在百億元以上的基金經理已經減少至87名,與2年前相比大約減少了一半。綜觀這些基金經理的最新管理規模,大趨勢仍然是下滑,但也有人實現了逆勢增長。
隨著基金四季報在近期全部披露,截至去年年末的多項公募行業數據也隨之曝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Wind統計發現,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全市場管理規模超過萬億元的基金管理人共有8家(剔除ETF聯接基金市值,下同),分別是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南方基金、天弘基金、博時基金、富國基金和嘉實基金。
這一數據與2023年年末的5家相比增加了3家,分別是博時基金、富國基金和嘉實基金,與去年三季度末持平。
事實上,根據中基協最新公布的數據,去年公募基金總規模節節攀升,截至12月底我國境內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共163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32.83萬億元。
其中,指數投資產品和以債券型基金為代表的固收產品儼然已經成為公募基金規模新增的主力軍,在管理規模排名前十的產品中也同樣表現出這樣的特征。

舉個例子,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指數型基金產品規模與2023年年末相比都大幅增加,其中增加超過千億元的公司達到4家,分別是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南方基金和嘉實基金,增加最多的公司去年同比增加了近4000億元,已經超過了該公司去年管理總規模的增量。
而去年四季度,這四家公司的指數型產品規模增長都超過千億元,為公司總規模增長立下了“汗馬功勞”。
再來看看非貨基規模排名。

與2023年末相比,公募基金公司的前十大非貨基排名還是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最新的非貨基前十名分別是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嘉實基金、富國基金、南方基金、博時基金、華泰柏瑞基金、招商基金和匯添富基金。
在這10家公司中,去年全年非貨基增加超過千億元規模的共有6家,其中易方達基金和華夏基金的增長超過3000億元。
而從座次變動上來看,嘉實基金由第六位上升至第四位,南方基金由第8位上升至第6位,華泰柏瑞基金則由十名開外躍升至第8位。這幾家公司在2024年非貨基的增量都超過1500億元。
據Wind數據,截至去年四季度末,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情況統計顯示,目前全市場管理規模在百億元以上的基金經理已經減少至87名,與2年前相比大約減少了一半。
易方達張坤依然是全市場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經理,截至去年年底的在管規模為589.41億元;景順長城劉彥春、中歐基金葛蘭、興全基金謝治宇、廣發基金劉格菘等人則位列第二至第五位,最新管理規模分別為427.26億元、404.51億元、375.55億元和341.27億元。
綜觀百億基金經理的最新管理規模,大趨勢仍然是下滑。在管理規模超過200億元的20名基金經理中,在管規模同比下滑的達到15名。

相比2023年規模增加的僅有5人,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大成基金的基金經理劉旭。2024年他管理的多隻基金規模實現了顯著增長,其中大成高鑫增加了54.47億元、大成優勢企業混合增長了30.12億元。這兩隻基金在2024年的業績都排在同類基金的約前3%,也顯示了績優基金強大的“吸金”能力。
此外,諾安基金劉慧影、安心基金張翼飛、興全基金的喬遷和董辰等人也在去年實現了管理規模的正增長。
除此之外,根據Wind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統計了目前規模超過百億元的主動權益類基金情況,讓大家可以更加一目了然(份額合並計算):
統計顯示,目前全市場規模超過百億元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僅剩下27隻,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為374.98億元,同比減少10.16%;其次是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為320.87億元;第三則是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精選成長,規模256.59億元。此外,超過200億元的主動權益基金還有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
從去年的業績表現來看,這些百億產品大多數(21隻)都實現了盈利,其中單年度漲幅超過10%的產品也有8隻。不過從規模變化來看,這27隻產品中僅有7隻去年實現了增長,其餘20隻規模仍處於縮水狀態,其中減少超過20%的產品有4隻。一方麵是因為業績上漲,部分投資者選擇贖回“落袋為安”,另一方麵也顯示市場對於主動權益基金的信任和情緒仍在修複中,需要通過長期穩健的回報來持續提升投資者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