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5年1月23日(星期四)上午9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和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鄒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介紹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對此,前券商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今天新聞發布會驚喜連連,特別欣喜的是罕見地公布了硬指標,中國股市真正意義上的長錢來了,其中兩項指標測算如下。
一是《實施方案》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2024年三季度,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為70329.46億元。2024年四季度全A指數上漲9.1%,因此,預計2024年底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為76729.38億元。那麽2025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至少增加7672.9億元。
二是《實施方案》要求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從2014年至2023年,國內保險公司年均增長保費為3402.45億元,那麽,預計新增投資A股的資金年均規模至少在1000億元以上。
根據此次《實施方案》,就這兩項預計每年向A股引入的中長期資金規模在9000億元至1萬億元左右。更加重要的是增量資金是動態的,與行情的發展趨勢密切相關,隨著硬指標的落實,市場信心恢複也會帶來更加多的主動性增量資金。
中國經濟仍然具備巨大潛力,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仍然具備強大的支持,中國股市核心資產的估值仍然具備吸引力,中國資本市場股債差依然明顯,資產荒普遍存在,龐大的儲蓄存款和債券市場資金向股市轉移剛剛開始,中國股市核心資產機會相對較大,由核心資產重心上行推動的慢牛基礎相對紮實,當然非核心資產如高估五類股票機會偏小其風險仍然存在。在長期資金入市的特大政策利好的推動下,中國股市穩定發展的局麵將會形成。
注: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操作風險自擔。A0590624090001